学术研究

法学院召开本学期第一次外派教师交流汇报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8点击:

  2018年10月16日下午,法学院在3424西会议室召开了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外派教师交流汇报会,之前分赴合肥和西安参加专业学会年会的李耀跃和谭波两位老师做了主题发言,法学院全体教师在场聆听了此次汇报。

  李耀跃介绍了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2018年年会的概况。本次年会的研讨主题是法律文明的起源与变迁:以五大古文明为中心。研讨分为六个单元:法律文明起源和变迁的理论研究;西亚、埃及、印度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东亚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西方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中外法律文明的比较与互动;法律文明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在两天的讨论中,大家对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领域内的一些学界本来以为是理所当然的用语和学科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辨析。随着外国法制史研究的深入,有些关系到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六场学术讨论中,大家讨论了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之间的关系,罗马法文明和教会法文明的关系,罗马法文明和日耳曼法文明的关系,罗马法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关系,等等。李耀跃还介绍了自己参加第二场讨论并参与评议《古代印度村社司法中的潘查亚特及其现代影响》一文的情况,并表示潘查亚特文化在连续中存在断裂,现代潘查亚特的影响很可能是对古代制度的根本性改变,除了名字相同外,在何种意义上是深受古代印度的影响,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就农村法庭的兴起和印度传统司法的衰弱而言,这种衰弱和兴起与现代转变究竟多大程度上来自古印度的司法文化以及权力设置,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谭波在简要介绍了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的概况后,主要就自己受邀发言的题目——“大部制”十年:机构演变、思路调整与理论回应——做了分享交流。他从对我国“大部制”改革十年来一些具体的机构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实情的结论:比如“大部制”改革开始凸显中国特点,甚至中国特色;某些领域“大部制”改革已经开始进入深层;有些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跨越了行政法所调控的领域;此次改革含有宪法领域与行政法领域联动的意味;该轮“大部制”改革实际上成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内分改革模式的变现,并据此分析了我国目前行政法应该如何拓展,行政法学应该如何回应。谭波还分析了他对目前公法学研究的感悟。他指出,当前公法学的研究已经逐渐步入“大公法”时代,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监察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在内的公法学分支已经逐渐开始融合,并且具有很强的融合必要,同时,包括党内法规学在内的一些原本法学视域之外的研究范畴也开始逐渐步入公法学者的视野,成为下一步研究“大公法”所必不可少的素材和方法。

  外派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专业学会年会并举办返校交流汇报,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的历练师资队伍、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秋季学期是年会比较集中的时间,学院将在今后一段时间不定期再次召开交流汇报会,将“派出一人,惠及全体”的目标落到实处。(法学院 撰稿:谭波 李耀跃 鄢焱/审稿:黄建水)